这款游戏,好像从一款游戏的角度反映了我们当代青年人的成长经历。
这款游戏的主线任务紧紧围绕中国孩子的"头等大事"——升学展开,这对许多"中国式家长"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游戏里的角色经历跟我们绝大部分中国孩子的成长经历大都大同小异,所以,在这款游戏里,你玩的是你自己。

从婴儿阶段,到儿童,到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可以往不同的方向学习,我们可以遵循父母的期望,成绩优异考上名校,完成他以前未实现的理想;可以按自己想走的道路当体育生、艺术生,或者到处撩妹的所谓差生。最后,通过高考,会根据所有的综合因素决定结局:毕业后的工作,以及迎娶的妻子是否中学时候喜欢的那个她。
玩家会在游戏中体验到0—18岁完整的经历。这其中有上学、考试、毕业,甚至相亲、就业等等。最终游戏会根据玩家发展的特长给出不同的职业结局。而当结局出现、游戏结束后,这一代玩家所扮演的角色将会作为下一代孩子的父亲。玩家可继续进行下一代游戏。同时,上一代的结果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基础属性等等。

从游戏性来说,这款游戏算是比较一般的,有一种的益智类小游戏随意拼凑套用的感觉,最大亮点在于其一招一式都别具中国特色,游戏中人物的许多情节都取自日常生活,比如帮父母"挣面子"、"给面子"、过年发红包时的来回推搡、班干部竞选的"心机"等情节设定
如此真实的设定注定了《中国式家长》是一款情怀大于游戏性本身的游戏,因此大部分玩家在TapTap、WeGame上的讨论中更加热衷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显然此类几乎人人皆经历过的现实题材,引发了很多玩家共鸣。

游戏的主要玩法是模拟,但同时内置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像是“挖掘脑洞”其实是三消玩法等,冲淡了重复性游戏内容所带来的无聊。游戏本身画风虽然简单,但也不失为一种萌点,没有像黑白画面那样让人难以接受。
这款游戏胜在题材有趣,而且从两位制作人希望“用游戏重新审视亲子关系”的出发点来说,这款游戏已经做到了几个水平,相信很多玩家玩过之后,会更理解大人和现实社会,“最终能明白家长的一些东西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方式不太对”;而如果家长玩了这款游戏,再经历过一遍成长历程,“更能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谨慎地去决定自己对孩子的方式”。